股票配资期货配资 莫迪再次甩锅?1962年败给中国那一仗,让印度至今都翻不了身_尼赫鲁_印度军队_历史
2025年2月,印度总理莫迪在重夺德里议会主导权的胜利演讲中股票配资期货配资,再次将矛头指向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他更是痛斥尼赫鲁的“理想主义世界和平观”和“印中同胞兄弟”的天真政策,认为这直接导致1962年印度在边境战争中的惨败,毕竟这场被莫迪称为“毁灭性”的冲突,至今仍是印度“最痛苦”的历史篇章。
那么,莫迪到底为何对尼赫鲁如此不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和算计?
展开剩余88%高原上的国耻记忆1962年10月,当印度军队主动对中国发起攻击时,毛主席曾在一场中央会议上表示震惊:“没想到印度竟敢对中国发动武力”,甚至就连曾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交手的麦克阿瑟,也公开嘲笑印度的决策愚蠢。
毕竟事实证明,印军的溃败来得迅猛而彻底,短短一个多月内,解放军歼灭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部分消灭4个旅,不仅印军王牌第七旅几乎被全歼,就连旅长达尔维准将也成阶下囚。
在战场上,印军丢弃的装备堆积如山,而中国军队缴获各种火炮300多门、汽车400台、弹药400万发,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冲突结束后,中方将这些物资全部归还印度。
可即便是这样,这场战役直接重创了印度的自信,就连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在著作中将此役列为印度发展道路上的“三次地震性打击”之一,与英国殖民统治、1947年印巴分治并列。
本以为印度能够吸取这个教训,可不料在1967年9月,在乃堆拉山口,印军强行架设铁丝网侵占中国领土,刺伤两名中国士兵,更是在9月11日,印军首先开枪导致中方连长牺牲,引发炮战。
而且在10月1日,印军廓尔喀联队士兵持弯刀侵入卓拉山口中国一侧,开枪造成中国官兵伤亡。
不过面对这样挑衅的行为,中国解放军也是以强硬的态度回击,根据记载,中方在9月11日战击中成功击毙印军65人,而在10月1日战役中,解放军自卫还击全歼入侵的8名印军,并摧毁29处工事。
更是在1987年4月,西藏军区巡逻队在桑多洛河谷发现印军秘密据点,当中国副营长带队交涉返回时,印军竟从背后开枪致其牺牲,事后轻描淡写称为“擦枪走火”,但中央军委随即下令反击,据传首战即击毙俘获21名印军。
特别是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高层曾计划派遣“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渗透中国防线,意图夺取班公湖南岸高地。
这支成立于1962年的特殊部队,成员多为藏区流亡者,但中方情报系统迅速反应,解放军西部战区在数小时内调集6000余名官兵和200余台重型装备构建防御体系,当印军特种兵试图渗透时,踩中地雷身亡,计划彻底破产。
莫迪的“尼赫鲁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反复重提1962年战败,背后却潜藏精妙的政治算计,毕竟尼赫鲁作为国大党精神领袖,其历史遗产是该党重要象征,而莫迪通过批判尼赫鲁的“软弱”,实质就是削弱主要政敌的合法性。
而且莫迪将尼赫鲁的“外交失败”与自己的“对华强硬”刻意对比,向民众传递“只有强硬才能捍卫国家”的信息,更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中印边境问题推到过去,好以此减轻自己的责任。
特别是2024年大选也给莫迪带来了麻烦,毕竟印度人民党只拿240个议席,比2019年少63席,没过半数,得跟别的党一起组政府,这对习惯强势的莫迪是个挑战。
而且国内老百姓对经济问题也不满意,反对党趁机找茬,因此莫迪就试图找话题转移压力,说尼赫鲁1962年政策害了印度,把现在的中印问题推到历史,减轻自己当政的责任。
更为讽刺的是,莫迪的对华政策也正在重蹈覆辙,尼赫鲁的失败源于误判中国意图,而莫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同样暴露印军准备不足。
加上尼赫鲁用“前进政策”迎合民族主义,莫迪则以边境强硬姿态塑造强人形象,所以当莫迪将尼赫鲁称为“反面教材”时,历史似乎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而且1962年战争在印度是个敏感事,很多人叫它“国耻”,就连学校课本、媒体也常说战争是尼赫鲁政策失误,怪中国“入侵”。
但莫迪演讲后,印度媒体和网上却吵翻了天,有人支持莫迪,觉得他敢说真话,有人说他拿历史玩政治。
尽管网上民族情绪高,不少人重提1962年失败,喊着要多买武器,但对普通人来说,战争记忆让他们对中国有戒心,也影响现在对两国关系的看法。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17年07月17日关于1962年印度也认为自己能打赢, 结果还不是被打得满地找牙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17年07月04日关于【解局】印度如何看待1962年惨败?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0年07月27日关于莫迪发表纪念21年前对巴作战取胜“强硬讲话”,印媒又挑事:是对中国的暗示吗?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17年08月18日关于印教科书造谣称印度1962年战胜中国 遭美媒打脸的报道发布于:河南省深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