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配资炒股 马斯克的政治炮火,轰掉了特斯拉10000亿市值?
当特斯拉股东们刚熬过薪酬风波、挺过销量寒冬,满心期待马斯克回归后能专注Robotaxi发布会时安全配资炒股,这位CEO却调转枪口,连续三天炮轰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结果? 特斯拉股价单日暴跌14%,市值蒸发1500亿美元,一夜跌破万亿美元大关。
这一幕荒诞得像个黑色幽默:拯救特斯拉的“救世主”,亲手点燃了引信。
马斯克的回归本被寄予厚望。
2025年4月,他宣布大幅减少在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时间,承诺每周仅花1-2天处理政务,其余精力全投入特斯拉。
消息一出,特斯拉盘后股价应声上涨5.39%。
投资者长舒一口气:那个在政治泥潭中挣扎的马斯克,终于要回归正轨了。
毕竟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暴跌71%,欧洲销量断崖式下滑——德国跌62.2%,瑞典、丹麦跌55.3%,法国跌41.1%。
但希望只维持了六周。
6月初,马斯克突然在X平台连续发文,指责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助长垄断、扼杀创新”。
华尔街分析师们还没反应过来,特斯拉股价已像自由落体般下坠。
讽刺的是,这场暴跌的导火索,与马斯克此前政治立场引发的危机如出一辙:2024年底他公开支持欧洲极右翼政党后,特斯拉柏林工厂门口堆满抗议者焚烧的轮胎。
政治与商业的纠葛,让特斯拉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
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在欧洲15国的市场份额从17.9%暴跌至9.3%。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马斯克将个人政治立场与品牌深度绑定的危险操作。
当抗议者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特斯拉展厅玻璃上喷漆“法西斯公司”时安全配资炒股,马斯克却在社交媒体转发松鼠普查取消的“政府浪费清单”。
销量的崩塌直接反映在财报上。
2025年Q1,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大跌20%,单车均价降至28万元,比去年同期便宜3万元。
更残酷的是,当季4.09亿美元净利润中,有5.95亿来自出售碳排放积分的“纯利润”——若扣除这笔收入,特斯拉实际处于亏损状态。
而这一切发生在Model Y全球生产线升级导致四大工厂停工7周的背景下。
技术突破曾是特斯拉对抗危机的盾牌。
#图文打卡计划#马斯克回归后,立刻宣布三大战略:2025年上半年量产平价车型,6月在奥斯汀启动Robotaxi试点,年底部署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进工厂。
他甚至在财报会上罕见披露技术细节:FSD系统通过16亿英里真实路况训练,极端天气决策准确率提升37%。
但市场质疑声未减。
摩根士丹利指出,Robotaxi面临监管审批滞后风险,商业化可能延迟6-12个月。
更现实的挑战来自中国竞争对手。
当特斯拉在欧洲溃败时,其上海超级工厂一季度交付17.2万辆,占全球总量的51.3%。
但比亚迪同期纯电车型销量达41.7万辆,比特斯拉多卖8万辆。
小米SU7、小鹏MONA M03等“平替”车型的围攻,让Model 3和Model Y两款老将疲态尽显。
而特朗普对中国电动车加征20%关税的政策,反而推高了特斯拉柏林工厂的电池采购成本。
投资者的耐心正在耗尽。
巴克莱分析师将特斯拉称为“比特币化的股票”:市盈率高达120倍,与基本面严重脱节,完全依赖马斯克的“叙事魔力”。
这种叙事曾创造神话——2025年3月马斯克宣布SpaceX火星计划时,特斯拉股价两天暴涨12%。
但当“救世主”变成“火药桶”,信仰开始崩塌。
2025年初至今,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40%,市值蒸发近3.6万亿元。
高管团队的分崩离析加剧了动荡。
2024年4月全球裁员启动后,10位核心高管相继离职,包括能源业务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得州工厂总监朱人杰。
马斯克回归后的第一件事,是向全员发送邮件警告:“必须对成本削减保持绝对坚定”。
权力重新集中的代价,是组织凝聚力的瓦解。
这场荒诞剧的高潮发生在6月6日。
特斯拉单日市值蒸发1500亿美元,相当于跌掉整个耐克公司。
而就在暴跌前一周,马斯克刚宣布Robotaxi将于6月中旬发布。
当技术理想撞上政治现实,特斯拉的过山车还在加速俯冲。
特斯拉的剧本永远超出投资者想象。
当所有人期待技术发布会时,CEO却打响政治战役;当平价车型被视为救命稻草,关税大棒又砸向供应链。
在这个创始人IP与企业命运深度绑定的时代,马斯克的每条推文都可能掀起海啸。
唯一确定的是:投资特斯拉从不是理性的计算安全配资炒股,而是一场与天才的疯狂共舞。
深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